生态新区打造世界级最美海湾

2019-06-25 14:18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6月25日讯(记者 王建龙)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青岛西海岸新区经过五年的生态打造,身在新区犹如走进一副生态文明的画卷,这也得益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初心。

绿化覆盖率达50%,态红利更惠民

    2018年,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和新区各镇街义务植树活动共新增造林2060亩,白皮松、法桐、水杉、杨树、樱花、黑松等7.2万余株苗木成为新区绿意的最新点缀。“三年后,这两千多亩新造林便将绿树成荫,集生态防护和景观绿化为一体,保护和优化新区生态和人居环境。”新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绿满新区·森美西海岸”为主题,国土绿化行动在新区大力开展,新区各地绿意更浓、生态更优。近年来,新区新造林89400亩,新建绿地94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50%。

    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新区林业结构调整步伐也正不断加快。“新区更注重森林经营和质量提升,推动森林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转型升级。”新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实施森林抚育、山地生态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生态修复工程,新区正不断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据了解,目前新区已建成260亩新品种苗木繁育推广基地,修复山地生态905亩,完成1万亩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同时,植树增绿还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了互通的桥梁,绿了一城山水,富了一方百姓。“利用‘森林+’模式,新区构建起以林业特色镇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林业旅游发展体系,充分释放生态发展红利。”新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道,自此,新区林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林业增了效,农民得了惠,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护蓝湾修漫道,近海更亲海

  “以前由于规划不科学,各种水产大棚和养殖池一拥而上,掩盖住了天然的海岸线。虽然有人赚了个盆满钵满,但也让大多数人失去了珍贵的生态福利。”灵山卫街道大湾村村主任陈汝强告诉记者,自新区开展蓝色海湾整治以来,该镇遍布海岸的养殖池和大棚不见了踪影,海水变得更蓝了,来海边赶海捡拾小海螺的人也更多了。

    蓝湾整治生碧水,海螺重生归本味。在新区,小海螺的回归只是海岸生态改善的一个小小鉴证。

    2016年3月,新区在全国率先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通过实施“拆违建、清岸线、调项目、修慢道、植绿化、保文化”等六大任务,努力还原海岸线自然面貌、保护近岸自然风貌、改善海岸线生态环境、打造观海视觉通廊,建成符合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要求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优质海岸带。

    新区计划在2016年至2018年,主要完成薛家岛后岔湾至琅琊镇胡家山段(不含特殊利用岸线)129公里及洋河桥至跨海大桥8公里岸线。

    海洋生态的修复势必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兴区”也一直是西海岸所努力的方向,82公里蓝湾路慢行系统暨沿海视觉通廊项目的建设便是最恰当的体现。

    近日,记者在蓝湾路慢行系统金沙滩至涵碧楼3公里试验段发现,疏林、密林不同区域的绿化设置,沥青路、石子路交错互通的园路以及沿途改造而成的一处处观景台,为新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亲海、观光、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这只是新区蓝湾路慢行系统建设的一小部分,眼下,新区滨海慢行系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届时,新区局部海岸线“靠海不亲海”的情况将彻底成为历史,滨海岸线旅游资源及滨海文化项目将串联成为一体,新区也将升级成为海滨全域旅游区和国际级度假休闲目的地。

    目前,新区蓝色海湾整治提升行动已新建、改造慢行道68公里、自行车道55公里,新建车行道9公里,建设完成景观桥7座,绿化102万平方米,拆除海域养殖池6940亩、陆域附着物165万平方米、各类沿海违章建筑60余万平方米。

平地新城,生态先行

    5月30日,以“能耗监测——被动房节能最有力证明”为主题的第四届亚洲被动房大会在青岛中德生态园举行。作为亚洲被动房领域的最高盛会,此次大会是继2016年9月第一届亚洲被动房大会在中德生态园举办后首次回到发起地青岛。

    在第一届亚洲被动房大会上,青岛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中心正式启用,获得由德国被动房研究院(PHI)颁发的被动房认证,并同时达到国内绿建三星认证,成为亚洲体量最大、功能最复杂的通过德国PHI权威认证的单体被动式建筑。

    据了解,中德生态园近年来大力引进、推广和使用欧洲的节能环保技术,涵盖智能制造产业本身以及绿色建筑、可持续能源转型(能源托管、增量配电技术)、绿色交通体系、海绵城市等各个方面。下一步,中德生态园将建设成为中国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中心,并将在部分领域参与制定国家、国际标准,推广园区的标准化发展模式。

    目前,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内的“被动房”项目,已经成为园区内的绿色建筑“明星”,通过应用先进的新风技术和门窗、墙体节能设计,“被动房”可实现空气热能的储放及转换,不用空调、暖气,即可自动实现屋内冬暖夏凉。据悉,被动房技术已经应用到园区内其他生活区的住宅上,并带动青岛当地部分建筑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

     [编辑: 董皓] 本文地址:http://xihaian.bandao.cn/news.asp?id=2876165

分享到

青岛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网 QQ好友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