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胶南街道“七彩”工作法助力乡村向美而行

2024-11-01 16:51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43339)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11月1日讯   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街道坚持发扬“先行先试 善作善成”的新区精神,将环境卫生工作融入德育乡村、志愿服务、垃圾分类中,通过“红橙金绿青蓝紫”七彩工作法,将“党的建设、德育乡村、集体经济、垃圾分类、文化育民、志愿参与、微精治理”多位一体协同推进,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朋友圈”,助力“强工兴产 出彩胶南”发展再上新台阶。

红色—党建引领,顶格推进。成立以街道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街道环卫工作,将社区党委书记、股份经济合作社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凝聚起“自上而下”的合力。以领导小组为核心,研究制定《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目标、整治要求及考核办法,完善制定《胶南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考核办法》和《胶南街道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办法》等相关文件,对社区、单位、居民实施分级定期考核,着力塑造干净整洁、富有特色的村庄风貌。

橙色—德育乡村,群众参与。将生活垃圾分类、环保卫生、文明荣誉等内容纳入街道“德育乡村”积分管理,组织文明观察团对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主动洁净门前屋后等行为计入道德积分,以积分兑换福利,并作为居民评先树优的参考,引导居民主动践行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同时,注重发挥群众智慧,决策共谋让群众当“主角”,形成村民来参与、众人来商量、办法大家想的议事机制,引导群众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结合群众意见,将农户庭院、房前屋后、责任田等公共卫生责任划分到人,落实农户“三包”责任制,设立“公示牌”等并定期张榜公示,群众的“诸葛亮”建议成为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法宝”。

金色—真金白银,奖优惩劣。坚持正向激励,强化各社区和股份经济合作社人居环境工作“引擎”。将各股份经济合作社人居环境管理日常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并根据积分情况给予相应物质奖励,激发各股份经济合作社人居环境工作的内生动力。制定《关于开展人居环境治理“胶南模式”创建行动方案》,根据各单位在撤桶并点、重点任务推进、流程规范完善、总结提升四个阶段完成情况,实行阶梯奖补。投入200余万元完善相关村居基础设施,25个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已全部建成生活垃圾分类驿站,配备92辆电动上门收集车,新建13处物业小区垃圾分类密闭房,实现村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覆盖率100%,物业小区密闭房覆盖率100%。

绿色—垃圾分类,源头减量。通过党员先试、志愿者先行,形成“党员—志愿者—群众”的连锁带动效应。深入群众中进行走访,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增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实现垃圾分类和联系服务群众的双向贯通,夯实分类减量“两关键”。辖区安口、李家洼子、尹家大庄等经合社先后获得青岛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荣誉。

蓝色—志愿服务,共治共享。通过组织义务劳动对村庄环境“大扫除”、妇联举行健步走活动捡拾道路垃圾、“队社企”志愿服务联盟等,开展各类形式的卫生志愿服务活动,传播“人人动手,洁净家园”理念,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让群众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青色—宣传引导,文化育人。宣传引导常态化是环卫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连续三年开展“最美胶南人”评选活动,并将评选“最美环卫工人”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发挥示范典型带动作用,营造环境整治浓厚氛围和良好导向。同时,上线新区首个“垃圾分类线上教育展厅”,实现“互联网虚拟展厅+馆内实地参观”相结合的参观模式,让呆板的标语、方案成为可见可学的标准场景,辖区居民通过沉浸式参观学习,更加直观的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受到群众的喜爱与好评。

紫色—一村一策,精准提升。街道统筹谋划、积极探索,实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整治路径,不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通过逐村调研,就山区村与城中村、基础条件较好与较差村、计划拆迁村与非拆迁村、普遍问题与个别问题进行归类,逐一排查,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台账,精准推行“一村一策”,研究出台《胶南街道城乡品质提升(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长效机制》,内容涉及“十二条”长效机制。其中,“农用机械共享庭院模式”已在李家洼子、郭家河岩等5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先行试点,累计存放农用车辆600多辆,激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动能”;同时,闫家屋子、郑家河岩、大报屋等12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结合各自股份经济合作社私家车较多停车秩序较乱等实际情况,统一规划车位700余个,规范停车秩序,得到群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