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观察 | “新”之所向!从“1小时拿地”看西海岸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5.0时代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 实习生 张俊运
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实施四大国家战略,综合实力居“国字号”新区前三强,获得70余项国家级荣誉……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新”之所向,营商环境为其提供了鲜活生命力。
今年,位于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清原种业总部项目,通过“拿地即开工”改革,拿地仅1小时所有模拟证件全部转化为正式审批,立即实现开工建设。
拿地一小时!时间的极度压缩背后是多少政府部门齿轮咬动般的靠上服务所换来的奇迹。从“工作日”到“工作时”,行政审批时间的度量单位变化,展现的正是西海岸新区一次次刀刃向内的营商环境改革攻坚带来的脱胎换骨。
9月15日,西海岸新区政策吹风会举行,介绍新区营商环境向“新”而行的蓬勃发展,并介绍了新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实施方案》。
这也是西海岸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的5.0版,正在推进的305项改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开放时尚、充满活力的国家级新区,大家能感受到新区营商环境鲜活的生命力,一个努力打造成为企业家和企业期望来、落地快、发展好、离不开的创新创业新城。
“三个不允许”
在新区,有“三个不允许”:
不允许以上级没有规定作为不改革的理由;
不允许以缺少技术支撑作为不攻坚的借口;
不允许以需要部门协同作为不担当的条件。
这是明确写进新区营商环境改革攻坚工作要求的规定,并以这种坚定不移的步伐推进着这项工作一次次蜕变、向前。
营商环境的好与坏,看给市场主体解决的问题、带来的便利最直接。
8月29日,清原种业总部项目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落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11亿元,占地122.9亩,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将建设青岛清原种子科学有限公司总部,搭建作物育种研发、生产平台。
这一项目的落地开工可谓意义重大。
清原种业总部项目由青岛清原集团投资建设,将建设种子生产车间、实验室、仓储、办公以及配套设施。项目聚焦主要粮食作物的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生物育种创新体系建设、重大新品种研制以及高品质品种产业转化,通过高产优质的玉米、大豆等作物新品种研发、生产,建成青岛首个主粮作物育繁推一体化平台,为青岛种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助力青岛种业在全国种业发展中取得领先优势。
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项目的建设到开工坐上了“快车”。
为了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开工,青岛市、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起三级“金牌服务团队”的联动服务保障机制,从洽谈、签约、拿地到开工建设仅用时2个多月。其中,通过“拿地即开工”改革,拿地仅1小时所有模拟证件全部转化为正式审批,立即实现开工建设。
项目审批直接关系到项目开工、投产整体进度。针对项目审批办理周期长、手续繁琐等问题,新区连续推出“拿地即开工”1.0版和2.0版,通过“模拟审批”实现“拿地即开工”,已成为新区常态,平均节省时间2个月。
项目审批在新区也坐上了“5G直通车”,直达项目工地,现场即可完成受理、审核、出证等所有审批手续。目前直通车已累计行驶1.4万公里,服务保障省市区重点项目2377个,制发证照280余件次。
小微企业是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活跃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小微企业初创时期缺少资金、场地受限等问题,结合新区实际,制定了《新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托管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在新区内从事电子商务、软件开发、设计、咨询、策划等经营活动,无需固定住所或者经营场所的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可以委托具备资质的“商务秘书企业”进行托管注册,免去了租用办公场地的成本。目前,已经在全区认定并公示11家“商务秘书企业”,为678家小微企业提供“虚拟地址登记”、代理记账等服务,节约租金、经营成本等1300余万元。
再如,针对企业反馈招工难问题,新区创建了全国首家直播带岗产业园,举办“春风行动”“直播带岗”等系列招聘活动150余场次,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到新区就业,高效满足了部分企业的用工需求。据统计,近7000家企业提供岗位9.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7.2万余人次。同时,还创新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上半年创设大学生实践基地29处,新增高校毕业生在区就业9667名。
营商环境是“一号改革工程”。这在新区响彻的主音。
为了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新区顶格成立由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青岛自贸片区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营商环境促进中心,将“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承接运行上级赋权、服务企业发展等纳入全区一盘棋,一体化协同推进。
在这样的体系推动下,新区所有区属各功能区、部门、镇街和驻区单位,均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营商环境工作团队,锤炼出一支超过600人的营商环境专业干部队伍。
上文提到的“三个不允许”的要求,正是新区以最严标准压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各方责任的最好说明。
新区还发挥各方力量,如成立营商环境“百人特邀观察员”和“监督员”,定期召开“吐槽大会,鼓励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进行舆论监督。
从建立了联合督查、护航行动等6项联动工作机制,到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重点督查考核范围,实行亮灯警告、挂牌督办,无不体现出新区赢取这一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加压奋进、创新突破,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改革方案5.0版
时至今日,新区已经在推动5.0版的营商环境改革攻坚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这是新区连续第五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也是在探索创新中一次次自我革新和优化中实现的新一轮向“新”飞跃。
西海岸新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实施方案》对标世界银行最新指标体系和全国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按照“不折不扣落实上级部署、稳扎稳打推进问题整改、先行先试凸显新区特色”的思路制定,围绕持续优化提升政策、服务、要素、市场、法治、人文“六大环境”,系统推出305项改革攻坚任务。
305项任务!
方案将这些涵盖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改革攻坚任务分为“问题整改、典型推广、创新提升”三大类。其中,对101项问题短板开展集中整改,对102项已完成改革开展“回头看”典型推广,对102项全国最新最优做法开展创新突破,让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更具体、可操作、能量化。
全面梳理新区现行产业、民生、人才等领域政策,发布新区政策体系白皮书;
全面推广“商务秘书托管”新模式;
深化“陆海联动、海铁直运”“全程联运提单”“组合港”等工作模式,打通黄河流域物流大通道;
年内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及闲置土地、低效用地1.5万亩以上;
扎实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五大专题对接行动,全年新增贷款投放额度1800亿元,“专精特新”专属信贷、普惠稳岗贷分别投放超30亿元;
启用全市首个“零工之家”,推广“智找活”产业人才供需通平台,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以上、人才总量突破84万人;
……
跟往年相比,5.0版改革覆盖面更广,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
此次改革攻坚任务数不仅达到了空前的305项,诸多市场主体关注的内容也首次纳入其中。
如为进一步帮助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发展壮大,提出建立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专门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政策措施,优化个体工商户变更登记流程等一揽子举措,着力构建完善的个体工商户发展服务体系,为个体工商户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这一版的改革,视野更开阔、对标更前沿,提供的营商环境服务业也因此是一流的。
方案全面对标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营商环境成熟度”指标体系,学习借鉴全国首批营商环境试点城市的先进实践。
如深化“无证明新区”建设,开展历史数据电子化专项行动,全面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电子档案等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借鉴试点城市先进做法,推行不动产登记税费、登记费“一次收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实现在一个窗口即可办结所有业务,取得不动产证书。
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改革的根本要义。方案着重突出问题导向,将企业走访、“希企通”云服务平台、营商环境监督员、12345等各渠道收集的企业问题诉求,集中归类研究解决对策。
为解决企业反映的土地供应问题,提出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模式、深入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探索建立产业链供地模式等举措;为解决企业反映的执法扰企问题,提出扩大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覆盖面、实行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提升非现场数字化监管执法能力、深化包容审慎监管等系列举措。
今年的实施方案既是对之前工作的传承和延续,更是优化和提升。
5.0版方案的推进和落实,必将为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一流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43.52万户,“新”之所向
“新”之所向,向“新”而行。
近年来,新区以扎实解决市场主体诉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出发点,以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为工作目标,以适应最新国际规则参与世界竞争为奋斗指引,围绕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城市宜居宜业四个重点,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深刻转变政府职能和作风能力,解决了一大批企业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总结推出了一批创新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
在新区,全链条推动企业办事流程再造日趋完善。
“商务秘书托管”实现零门槛创业,“模拟审批”平均缩减审批时间2个月,“免申即享”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集中审批中心”只进一扇门、办完所有事,“项目审批服务直通车”上门服务、现场办证,“跨域通办专窗”实现异地事、本地办。
在新区,全要素保障企业发展壮大乘势而上。
“五位一体”招商机制服务项目快速落地,“一金两贷”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超百亿元,“法律服务超市”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直播带岗”赋能企业招聘服务变革,“标准地出让”助力企业“拿地即开工”,“电力预装”实现竣工即通电。
在新区,全方位打造幸福美好生活态风生水起。
市民“一家亲”服务平台凝聚“来了就是新区人”共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推动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不断提质升级,“速诉办”诉求解决体系赋能社会治理扎实有效,一系列生态保护“组合拳”打造“岛滩湾相拥 山海城相连”最美西海岸。
数据能说明一切,这是“新”之所向,心之所向:今年1-8月份新登记市场主体3.93万户、同比增长7.8%,累计43.52万户、同比增长4.2%。
服务企业主线,贴心走访、精准施策,切实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新区出台了“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政策即享”服务企业17条措施,上线企业服务平台,设立102处“服务小站”,开展“我与企业一起成长”活动,机关干部与15.2万全量企业建立长期固定结对关系。
从2019年起,新区已连续五年发起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出台实施方案,累计清单化提出1200多项攻坚任务,形成了“模拟审批”“拿地开工”“电力预装”“多评合一”“跨域通办”“法律超市”“府院联动”等246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举措。
为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新区还连续三年发布《政策词典》,创新推出惠企政策申报月历,确保涉企政策易懂、好用,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免申即享”惠企政策清单拓展至33项,企业无需提交申请,即可完成资金拨付、实现无感兑付。今年以来,664家企业通过免申即享兑现政策资金8549万元。
“新”之所向,“新”潮澎湃!西海岸新区营商环境5.0时代已然到来!